一、活动主题
课程思政研讨
二、活动时间及参会人员

三、活动内容(附照片)

文化课教研室第1周教研活动照片
(一)课程思政研讨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
课程思政既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实践。理念先行,实践紧随,知行合一。课程思政的理念为广大中职学校教师所接受,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积极主动寻找本课程知识内容中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联的元素,并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汇于教学中去,从而实现课程育人功能,达到与思政课程形成协同效应的目的。
1.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异同
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词序不同,表述的是两个内容不同的教育活动。但是,在内涵上二者有异亦有同。差异体现在思政课程是指学校专门开设的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显性课程,主要任务是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课程思政是指通过主动挖掘公共基础课中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采取融化、渗透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的熏陶和引导,是一种正确社会意识形态、道德观念的隐性灌输。相同之处是二者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的,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同向同行,相互配合、形成协同效应,共同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广大中职学校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
2.课程思政的实施把握原则
(1)坚持育人导向原则。在基础课教学中坚定不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在育人导向、价值引领方面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纠正过于偏重知识传授,忽视育人导向、价值引领的现象。充分挖掘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使学生在知识学习的同时,受到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浸润与熏陶。
(2)坚持学科知识完整性一站式。实施课程思政,课程是基础,思政融其中。在学科知识教学中,要保持学科知识学习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防止为思政而思政现象发生。为突出思想政治教育而不惜破坏学科知识学习完整性的做法,不仅会对学生造成学习困惑,还有可能让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抵触,反而弄巧成拙。
(3)坚持教育形式适切性。在找到并厘清课程内容中思政教育元素后,要在教育形式适切性方面下功夫。在充分了解把握学生思想实际和认知特点基础上,有机结合课程内容特色,运用现代教学改革研究成果,创新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想学、爱学、认真学。
(4)坚持思想政治教育隐性化原则。这是衡量课程思政效果好坏的关键。成功的课程思政一定是无声胜有声的。在课程内容学习中,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化于无形,不贴标签、不生搬硬套,而是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恰如其分、自然呈现。其中,最重要的是启发思维,让学生通过自我体验达到感悟、升华,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课程思政在本质上还是一种教育,是为了实现立德树人。“育人”先“育德”,注重传道授业解惑、育人育才的有机统一,是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要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二)开学注意事项
1.开学第一周原则上不允许调课,停课。
2.任课教师注意,不允许上课迟到,不允许提前下课,严格按照学校规定的时间上下课,以上课铃声为准,听到下课铃声才能下课。否则严肃处理。
3.撰写教学三大件的时候,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相符,教案课程思政元素部分实事求是,认真填写,本学期教研室及教务会对三大件严格检查。
教研室主任:袁生
2020年9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