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主题
学习“三教改革”
二、活动时间及参会人员

三、活动内容(附照片)

计算机教研室第5周教研活动照片
(一)常规教学
1.说明三大件整改要求:每位老师拿出现以上课程进行整改,要求每堂课教学目的要可量化,可考核到点;同一门课程严禁上大专、五年制、中专一本教案;教学重点难点突出;课程思政不要求每节都要有,但是每门课程要对半有思政元素;教案严格按照2个学时书写。所有修改要求与十一收假后检查。
2. 教材编写问题,不订教材的课程老师看看能不能编写校本教材。
(二)学习“三教改革”
1.“三教改革”的内涵及意义
2019年1月,国务院颁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三教”改革的任务。“三教”改革中,教师是根本。教材是基础,教法是途径,解决教学系统中“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说“改到深处是课程,改到痛处是教师,改到实处是教材”,在教室、教材和教法三者之间,教师是教学改革的主体,是“三教”改革的关键;教材是课程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的载体;教法(或教学模式)是改革的路径,教师和教材的改革最终要通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变革去实现。
2.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的路径
(1)教师改革
(2)教材改革
(3)教法改革
3.“课程思政”与“三教改革”
4.基于我校教学安排和学生情况实行“三教改革的”具体方法
(1)提升教师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教师应具备的教育能力包括:全面掌握和善于运用教材的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善于了解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和学习情况的能力;敏感、迅速而准确的判断能力;组织领导课内外活动的能力;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因材施教的能力等。
(2)打造“三师型”教师
什么是“三师型”?结合国家正式推进1+X证书制度,在培养高素质“双师”基础上,对专业骨干教师增加胜任“培训师”的能力要求,让教师既能在学校授课,又能攻关企业技术难题,还能在培训机构开展职业资格培训,探索按照“三师”素质要求完善职教教师的专业能力标准。
(3)提高“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的认识意识,还原教育的根本宗旨。
(4)“互联网+教育”
最后,要求认真修改自己的三大件,针对2020级三年制大专课程的三大件严格按照要求制作;上网查找以及认真学习“三教”改革要求。
教研室主任签字:孙赫
2020年9月30日